沙場點兵的檢閱場、風馳電掣的動車組上、繁華都市的燃氣管道中、應急救援的車輛上、形影不離的手機里……北斗,遠在天邊,近在眼前。
全球組網中的中國北斗系統在巡弋星空的同時,正在各領域服務百姓生活。日前,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迎來開通服務五周年。五年大考,北斗系統成績如何?展望未來,“北斗系統”有哪些新的規劃?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。
歷史性“三級跳” 構建“民族的北斗”
“司南之杓,投之于地,其柢指南。”我國2000年發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,中國北斗歷時17年,從北斗一號服務國內到北斗二號提供區域服務,再到北斗三號全球組網,中國北斗實現歷史性“三級跳”,源源不斷地為廣大用戶提供精準優質的服務。
2012年12月27日,北斗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,北斗系統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。北斗系統副總設計師謝軍介紹,早在北斗二號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前,中國就開始了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的論證研制工作,確定了建設獨立自主、開放兼容、技術先進、穩定可靠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目標。
2017年11月5日,我國成功發射北斗三號第一、第二顆組網衛星,開啟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。從系統芯片到計算機操作系統,北斗三號實現了核心產品的國產化,就連以往極其依賴進口的行波管放大器、電源控制器等部件,在北斗三號上也實現了國產化。
2017年12月27日是北斗系統開通服務五周年。目前全世界有美國GPS、俄羅斯格洛納斯、歐洲伽利略和中國北斗這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,北斗系統的競爭實力如何?“其他三大系統所具有的技術體制或優勢,北斗都具備,此外北斗還具有短報文和位置報告服務能力,這是其他系統不具備的。北斗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把通信和導航融合起來的系統。”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。
“高大上”一樣“接地氣” 打造“身邊的北斗”
5年來,北斗不僅“高大上”,而且“接地氣”。北斗技術早已跳脫出單一導航技術狹義范疇,成為一項平民化的高精尖技術,日益走近百姓生活。
以當前人們使用的共享單車為例:ofo小黃車與北斗導航共同推出北斗智能鎖,其他共享單車也陸續接入了北斗高精度時空定位服務。
共享單車只是北斗近在眼前、服務民生的應用之一。此外,漁船、營運車輛、民航客機安裝北斗終端以后,人們出行變得更加安全便利;在北斗導航的指引下,拖拉機自動沿線耕作,無人機定點定量噴灑農藥,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;地震后建筑物哪怕幾毫米下沉變化等精密數據的測量,也全靠北斗的一雙“火眼金睛”。
冉承其說,如今我國已形成北斗完整產業鏈,北斗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,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,正在催生“北斗+”融合應用新模式。
數據顯示,截至目前,國內北斗應用從業企業超過14000家。2012年以來,國內衛星導航產業年產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5%;2016年突破2118億元,北斗貢獻率超過70%;預計2017年超過2500億元,北斗貢獻率可達80%。
“在中國,高精度位置服務正成為像水、電一樣的公共服務。”冉承其說。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逐步建設,北斗的高精度定位、高精度授時、短報文發送功能將與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技術相互融合,北斗將飛入全球百姓家,為人們帶來更多便利與驚喜。
走出國門 成為“世界的北斗”
當今世界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爭奇斗艷。在加速北斗系統建設的同時,有一個問題無法回避,那就是該如何看待北斗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關系?
北斗系統自建設之初就給出了答案——始終踐行“中國的北斗,世界的北斗”理念,它不僅為中國人民,同樣也要為世界人民作出貢獻。北斗要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互兼容。具體到技術層面,即通過北斗兼容互操作技術,為用戶能在終端上接收多個信號提供了基礎,這就給用戶提供了多種選擇。北斗導航系統兼容、互操作的便利性,將保證全球用戶利益的最大化。“通過雙方系統兼容與互操作合作,不僅解決了干擾問題,還帶來更好的應用,實現了1+1>2的效果,系統間實現了雙贏,廣大用戶實現了多贏。”冉承其說。
五年來,北斗已走出國門,正加速融入世界,成為代表中國大國形象的又一張閃亮名片。我國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為中國北斗成為“世界的北斗”提供了極佳的渠道。緬甸的農業、林業、土地規劃、大湄公河監管,老撾的精細農業和病蟲災害監測管理,文萊的智慧旅游,印尼的海上集成應用等,都有中國北斗的身影。
未來北斗將有哪些發展規劃?冉承其介紹,我國將加快北斗三號組網部署,2018年年底前發射18顆衛星,服務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;2020年年底前,提供全球服務,“北斗將以嶄新姿態、更強能力、更好服務,造福人類、服務全球。”
來源:光明日報
友情鏈接:www.51carfi.com
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